咨询经验
已被浏览100次更新:2024/12/25 10:55:38有0人参与评论
咨询次数:5 次
咨询费用:600 元
案例类别:同性恋相关问题
运用的技术:合理情绪疗法
案例简述:
来访者基本情况
小晨,26 岁,是一名平面设计师,性格敏感内向,向咨询师坦诚自己为男同性恋者。近期父母察觉到异样,态度强硬地要求他“改正”性取向,回归“正轨”,致使小晨陷入极度痛苦与焦虑,主动寻求心理咨询。其家庭观念传统保守,父母笃信同性恋违背自然规律。
问题表现
父母频繁与小晨谈话,苦口婆心地劝诫,安排心理医生“矫正”,甚至限制外出、社交,监督日常行为,试图切断他与同性朋友联系。小晨不堪高压,出现失眠、厌食、情绪崩溃大哭症状,工作灵感全无,设计频频出错。——Psy525.cn
咨询经过:
咨询过程
1. 建立信任与情绪疏导:咨询师营造温暖、安全氛围,让小晨尽情倾诉委屈、恐惧与愤怒,全程共情陪伴,助其宣泄负面情绪,初步放松紧绷神经。
2. 认知重构与科普:剖析小晨“顺从父母才能被爱”“性取向能人为改变”等错误认知;科普性取向形成科学原理,展示同性恋正常化、合法化相关资料,纠正观念偏差。
3. 家庭沟通策略辅导:模拟与父母对话场景,练习温和坚定的沟通话术;教导小晨适时表达真实感受与诉求,引导父母了解同性恋群体,而非强行扭转。
4. 自我赋能与生活规划:鼓励小晨重拾爱好,参加同性友好社群,汲取精神力量;设定职业发展小目标,专注提升专业能力;规划单身生活愿景,增添生活信心。
咨询效果
经过数月咨询,小晨情绪显著改善,焦虑减轻,恢复正常饮食与睡眠;掌握与家人沟通技巧,成功让父母态度软化;工作步入正轨,还在社群结识挚友,自我认同感增强。——525心理网
经验感想:
总结反思
本案例凸显同性恋群体遭遇家庭不当干预困境,咨询师要专业、耐心,给予来访者底气;后续可开展家长教育讲座,转变家属观念;也可组织同性恋青年支持团体,相互支撑,共渡难关。——525心理网
原创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(已保护来访者隐私),未经许可,谢绝转载!
本文最近访客